最近在看「夢想密碼 -- 從壓力源頭 清除成功的障礙」這本書。

稍微做一下閱讀紀錄。

第一章:決定性的三個問題。

人生最重要的事物是甚麼,很少人知道正確答案。
試著跟洛伊德博士做思想練習吧。

問題 1-1
你現在最想要的事物是甚麼? (只能有一個直覺的答案,不可以為了符合社會價值而篩選答案。)

問題 1-2
如果神燈巨人可以幫你實現一個願望,保證成真,但是必須在十秒之內給出答案否則願望就會落空。你要許甚麼願?

請先回答問題再往下看。

我的答案 1-1:希望成為優秀的繪師,畫出讓自己感動的作品。

我的答案 1-2:希望一輩子平安健康,沒有經濟壓力。
(附帶一提,我不想要神燈巨人幫我變成優秀的繪師,我想自己努力。)

洛伊德博士說:其實問題 1-2 的答案才是你「目前」首要的人生目標。
(但這個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,而錯誤的人生目標可能會導致痛苦跟不幸)

「目前」你做的每件事、腦子裡的每個念頭,都跟這個目標有關。
或許你不記得自己曾經設立過這樣的目標,不過它就在你的心底。

本書的目的在幫助讀者得到「真正想要的事物」
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,或者不承認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,就休想得到它。
所以找出「真正的」人生目標就是第一步。


100個人裡面有99個對於問題 1-1 跟 1-2 都給出錯誤答案。

洛伊德博士認為,將「外在情況 (金錢、健康、成就、以他人評價為基礎的人際關係等等) 」當作目標是錯誤的,註定會失敗。

「首要人生目標」的正確答案一定是某種「內在狀態 (愛、平靜、喜悅)」。

外在目標本身就是一種注定失敗的藍圖。

傳統公式是這樣的:設定外在目標 (想要的結果) → 擬定計畫 → 確實執行直到達成目標 (全憑意志力)。但成功機會極低。

失敗的原因在於:(1)期待外在的結果,(2)仰仗意志力
    (A)「期待」造成慢性壓力,依靠「壓力」來行動是無法持久的
    (B) 潛意識(心的力量) 比「意志力」(意識的力量) 強100萬倍,如果意志力跟潛意識發生衝突,意志力必敗
    (C) 企圖用意志力「強迫」潛意識行動,必產生巨大壓力,又回頭造成(A)的惡性循環
    (D) 就算真的成功達成外在目標,喜悅也無法持久。
        (i) 原本期待「目標實現」可以讓人生的問題跟痛苦都消失,結果卻並非如此 → 空虛憂鬱
        (ii) 有的人就此幻滅,有的人努力振作起來,再去追求新的外在目標。重蹈覆轍。
    (E) 如果從來沒有成功過,更糟
        (i) 萬念俱灰、自我譴責(我不夠努力etc),產生罪惡感/自我價值感低落/再起不能

「內在目標」才是終極成功之道。

我們在回答問題 1-1 跟 1-2 時都傾向使用「意識」的邏輯,所以很容易選擇外在目標作為答案。

因為我們跟潛意識 (內在狀態) 超不熟的。

可是人生目標一定要跟潛意識一致才能無壓力,才能成功,
若與潛意識對抗,將會耗盡一切精神力。

如果你在問題 1-1 跟 1-2 給了「外在目標」當作答案。
接下來的問題 2 跟 3 可以幫助你找出屬於自己的「正確答案」。

問題 2:
如果獲得問題 1-1 跟 1-2 的那件事物,它能為你做甚麼,又會為你的人生帶來甚麼改變?

問題 3:
如果得到問題 1 -1、1-2 提到的事物,你會有甚麼感覺?

我的答案 2: 人生的改變?
(1) 成為優秀繪師並因此有穩定收入。如此就不用把大量時間耗費在賺錢上面。
(2) 擁有平安健康跟穩定的經濟來源,可以讓我無後顧之憂地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
我的答案 3:會有甚麼感覺?
(1) 成為優秀的繪師會讓我感到滿足、自我悅納、覺得沒有辜負自己.....覺得更愛自己吧。
(2) 平安健康跟經濟來源,會讓我覺得安心、沒有恐懼。

好了。

其實問題 3 的答案才是你的「正確答案」,你真正最想要的東西。

洛伊德博士耍了我們一下啊。OTZ

他說,每個人真正最想要的,一定是某種「內在狀態」,而不會是外在的成就或者物質狀態。

為什麼大家總是用「外在目標」當作人生目標的答案呢?
因為信念錯誤,認定「外在目標」可以換得我們所追求的「內在狀態」。

就像我,以為畫圖可以讓我更愛自己,以為經濟來源可以讓我免於恐懼........

有沒有可能我真正想要的不是繪畫成就也不是金錢,而是「無條件地愛自己」跟「免於恐懼的安全感」?
只是我相信「繪畫成就」跟「金錢」是獲得內在幸福的唯一方式?

而我在追求這兩者的時候,卻經常犧牲自己的內在幸福。
(尤其我太急著追求畫圖的進步跟成就,造成很大壓力,滿腦子畫圖的事,已經失眠很多天了,)

我一直以來抱持的信念究竟是真相還是謊言?
或許我最想要的東西,現在就能擁有,不需任何條件........

但是,我不知道該怎麼做。

我不知道內在的幸福要去哪裡找。

洛伊德博士解釋:人腦有兩種不同的「反應程式」系統,,其一是「趨樂避苦 / 戰與逃」的系統,其二是「愛與真相」的系統。

「趨樂避苦」系統是所有動物的本能,遇到危機/壓力時,就會啟動「戰或逃」的反應。
在非洲大草原上斑馬被獅子追捕時,這個系統會恰如其分的運作。
不過一旦獅子放棄追捕,這個系統就應該關機,讓斑馬回到沒有壓力的狀態。

然而我們現代人生活在 (自己創造出來的) 慢性壓力之中,這個「趨樂避苦 / 戰與逃」的系統一直無法關機。
在慢性壓力底下遇到突發狀況時,「趨樂避苦」系統會跨過脆弱的理智接管大腦決策中心,意志力被拋到九霄雲外,無法發揮作用。
所以減肥總是很容易破功,所以圖畫不好時總是會低潮逃避。

這是不能用意志力克服的。

「趨樂避苦 / 戰與逃」的系統解釋了為何意志力總是派不上用場,
也說明了,如果想要成功的人生,「設定外在目標」、「給自己製造慢性壓力」絕對不是正確的做法。

唯有改寫腦內的主要反應程式,用「愛與真相」的系統取代「趨樂避苦 / 戰與逃」的系統,才能停止重蹈覆轍,才能找到內在的幸福。

每一個以「外在目標」當成問題 1-1 跟 1-2 答案的人,他腦子裡的主要系統一定是「趨樂避苦 / 戰與逃」。

這是以恐懼為基礎的信念。
不知為何,我們深信這些外在目標不是能「帶給我們快樂」、就是能「讓我們免於痛苦」。

所以我們緊緊抱著「趨樂避苦」的系統,用來安撫內心深處的不安跟痛苦。

啊啊、我以為我已經學會愛自己了。

以為自己已經成長很多,從憂鬱的深淵爬出來那麼多年,早已不太負面思考了,
沒想到回到我最愛的畫圖上面,居然還是不夠愛自己。

深入剖析之後,才發現我是抱持著「自己很匱乏」的意識在畫圖的。
是「覺得自己不夠好」,所以「還要更努力」的恐懼心理。

不是「因為覺得富足」、「因為愛情滿出來了」所以想要作畫的心態。
也因此,遇到畫不好的時候,自我挫折的力道比甚麼都大,要站起來所需的時間也更久。

很羨慕那些「充滿愛意」在畫圖的創作者,尤其是很多同人創作,我總是可以感受到繪者對角色的愛滿出來了,豐盛而溫暖。

好羨慕、好羨慕啊。

我也想要被愛充滿,然後用愛來畫圖。

所以在那之前,先放掉「成為優秀繪師」的執念,讓自己活在愛與真相之中,才是正確的做法吧。

本書接下來的章節會介紹洛伊德博士開發的「至上法則」,
是一套心理學/能量醫學工具,教人如何用「愛與真相」的系統取代根源與恐懼的「趨樂避苦 / 戰與逃」的系統。

總之,必須放棄運用意志力、放下一切執著跟期望,
先聚焦於創造內在狀態的平安,正面的外在狀態將隨之而來。

擁有內心的愛、喜悅、平靜才是真正成功的定義,
至於物質跟社會性的成就,不過是微不足道的附加紅利罷了。

上面是我讀了第一章的心得與筆記。(很多觀念受到顛覆)

我也才看到第五章,不敢保證這本書有沒有效。
有興趣的人自己找書來看囉 : 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e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