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上次那篇文章 (請看這裡、跟這裡),有讓我想通一件事情。
現在應該能說得清楚一點點。
就是說,「經驗性的快樂」跟「比較性的快樂」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。

「經驗性的快樂」是訴諸右腦的感受,一為全、全為一那種快樂,不存在比較級的概念。
所以這種「作畫當下」的快樂完全不受外在客觀條件影響,
並不是「畫得比較好,就比較能體驗到作畫的快樂」,當然也不是「粉絲比較多就比較快樂」。

 

反之,「我進步了」的那種快樂、「我比他人強」、「我粉絲變多了」的那種快樂,
都是「比較性的快樂」,屬於邏輯的、左腦的。
同樣一張作品完成「之後」,作者感受到的究竟是痛苦還是快樂,完全被外在各種條件左右。
去跟強者比就痛苦,去跟弱者比就滿足。

然後因為左腦的「比較性快樂」容易留下記憶。
而右腦的「體驗性快樂」不容易留下記憶。
所以大家常常忽略後者的重要性。而被左腦牽著跑。不斷比較、比較、比較。追求更強、更多、更好。

 

然後很容易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產生痛苦,無以為繼。
因為失去了那個非語言的「體驗性的快樂」。

其實如果想通了,會發現,只有「體驗性的快樂」才是絕對不會失去的、不可能被奪走,會永遠陪伴自己的。

「體驗性的快樂」是最私密的快感,最原始的動力。
如果要得到「體驗性的快樂」,唯一的路徑就是「身體力行」,一直畫一直畫,實踐、實踐、實踐。

然後就可以一直快樂。
至於變更強、或者其他社會性成就,都是副作用而已。

一個非常強大的結論是:「極樂世界」就在當下。

因為我們能體驗到的快樂不存在比較級,那個快樂的比較級是左腦的幻覺。
變得再強,也不會體驗到更多作畫的快樂。

如果你以為變強就會快樂,那麼等待自己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,還有一次又一次的錯過。

快樂不在遠方,不在未來,不需要變得更強,不需要任何條件。
快樂就在這裡,it's here、it's now、it's this moment。

所以畫圖,是為了現在就要快樂。如果不是這樣,就無法走得長遠。

[引用]《讓天賦自由》一書有個核心概念:天命等於天賦與熱愛的交集。
甚麼是天命,
天命就是妳做得很好又可以得到無窮盡「體驗性快樂」的那件事,
一做就喜歡得不得了,想要一輩子一直做下去。然後自然越做越好。

天賦,則僅只是擅長的事情而已。
我很會考試、很會念書,這是我的天賦之一、卻不是天命。

優異的學業成就帶給我的快樂都是比較性的。不是來自念書跟考試本身。所以無法成為持久的動力。
因此,我完成應該接受的醫學教育之後,卻還是跑回來從事我的天命XDD
真是沒辦法。(攤手)

 

 

《讓天賦自由》http://elite.tut.edu.tw/~d00040024/blog?node=000100011

文章問到「羅晴明明在智識上天賦過人,志趣卻與天賦沾不上邊,這樣不可惜嗎?」
一點都不可惜。

 

從事自己的天命本身就是報酬了。至於別人的評價一點都不重要。
或許別人會覺得文章裡的羅晴捨棄台大學歷去唱歌很可惜,別人都有所成就了,她卻還不紅。
可是那又如何呢?
羅晴一直作著愛做的事,她得到的精神報酬、身與心合一的美好,是至高無上,是極樂。
這就夠了。

那些說唱歌不是羅晴天賦/天命的人,憑甚麼這麼說?

 

就算從事天命卻無法得到「社會定義的成功」,天命也不會因此被否定。
那件事情是天命,是要奉獻一生去做的,只有當事人自己說了算。

旁人都不能置喙,就算是父母也一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e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