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述自叔本華:「如果人生能達到到一種没有痛苦,也没有無聊的狀態,那就確實得到了塵世間的幸福。」

這個社會鼓勵所有人努力「追求幸福」,但叔本華說這是一種普遍的認知錯誤,導致眾多無效的努力。

因為,一旦想要追求的目標被達成,人類很快就會產生新的欲望與不滿足,幸福感無法持久。
而所謂「達成某事的幸福」僅僅是瞬間的狀態。

所以叔本華認為,真正的智者,會把主要的力量花在「避免痛苦與不幸」上面。

事實是,不管一個人處於何等「全面幸福」的狀態,只要有一件痛苦的不幸發生,幸福就不再是幸福了。

痛苦的本質是肯定的,幸福的本質卻是否定的。

所以叔本華建議人們要踏實地努力以遠離「窮困匱乏、疾病、各種精神折磨」,
避免這一切之後,才能達到基本的身心寧靜。於此之上,才有幸福可以追求。

總之一味追求幸福,卻忘記規避痛苦與風險,是本末倒置的作法。

蠻值得好好思考的觀念。跟大家分享 :)

當然我並不認為「有痛苦的幸福」就不再是幸福了,
因為心理學實驗證明,人類遭遇不幸時,有極強的心理調適能力。

只不過覺得很少人重視「規避不幸」的重要^^

反過來省思,自己多年來壓抑想要不顧一切去畫圖的欲望,

努力完成醫學學業確保安定的收入,找到好對象結婚確保穩定的家庭生活,
表面上雖然是放棄了追求「畫圖的幸福」,或許其實是潛意識在避免「窮困匱乏、疾病、各種精神折磨」。

總之,花了十年工夫為人生的長期平穩安定打下基礎,在其上再去追求理想中的幸福,其實是很值得的。(吧?XD)

反正我是一個誤打誤撞的好運人XDDD (跳痛結尾) (灑花小跳步遠去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celog 的頭像
    icelog

    icelog's diary

    ice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